首页 > 正文

市档案馆:以人民为中心 用档案惠民生

发布时间:2022-03-11 03:49

市档案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持续完善制度、拓宽渠道、优化职能,全面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和效能,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信息资源需求,切实履行档案部门“为民服务”神圣职责。

坚持需求导向,基础建设不放松。以满足群众利用需求为目标,将接收、征集和接受寄存相结合,主动、全面收集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尤其是民生类档案,进一步丰富馆藏内容、优化馆藏结构,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充实的档案信息资源。以创建国家数字档案馆为契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提升档案信息管理软硬件配置,深入优化档案全文数据库和目录数据库,不断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多样、便捷、全面、精准、高效的利用服务。修订完善档案利用制度和流程,不断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配备必要的便民设施设备,优化调整服务大厅功能分区,为群众提供更加温馨、满意的利用环境和体验。

推行预约服务,查档群众不“跑空”。在安徽政务服务网和市档案馆门户网站公布预约查档注意事项,推行预约查档服务。凡需查档人员,可通过电话、邮件、网络平台等形式向市档案馆提出预约查档申请,说明查阅目的和内容。档案馆工作人员接到申请后即开展信息检索,确认有无相关档案、是否可以利用,并将检索结果主动告知申请人。如所需档案符合利用规定,则详细说明查档流程,并提前做好调卷、复制、签章等工作,申请人可根据预约时间前来领取。实行预约查档服务,切实帮助申请人避免了空跑路、多跑路、等待久的问题,降低了申请人的时间和出行成本。

进行“换位”思考,查阅内容不遗漏。强化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引导其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理解查档群众所需所盼和利益诉求,真正做到热情接待、认真查找、耐心解释、周到服务。在群众所提供的档案信息不全、有误或模糊时,帮助分析档案的形成时间、责任主体、关键词等要素,排除错误信息、捋清逻辑关系,面向所有全宗和档案类型查找,在相关档案中逐卷、逐件排查,确保如在库必查到,避免错查、漏查;如确认群众所查档案不在馆内,则帮助分析档案可能保管之处,必要时帮助群众询问有关部门或其他档案馆,尽可能让群众少跑路、有结果。

打破传统思路,群众权益不受损。为切实维护下岗企业职工合法权益,有效解决馆藏破产改制企业会计档案利用率高和会计档案手工查阅效率低之间的矛盾,做到档案查阅利用全面、准确、迅速。市档案馆按照筛选、编页、著录、扫描等程序,分三个阶段,对一般不纳入数字化加工范围的部分馆藏破产改制企业会计档案进行扫描,形成电子条目4.2万条,著录人名近27万个。单个利用者所需材料检索时间由原来的3个小时以上缩短至几分钟,极大地缩减了档案利用者的等待时间,帮助大部分查档群众顺利解决了工龄、身份、工种认定,以及社保和退休办理等问题,受到高度赞扬和一致好评。

做好延时查档,全天服务不打烊。坚持当天来馆群众当天接待,能够当场提供材料的现场提供,需要延长工作时间时主动加班加点,尽量确保来馆群众“只跑一次”。调阅利用大厅查档咨询电话绑定工作人员手机,实行7Χ24小时开机,全天候回答群众咨询,对急需或比较紧急的查档需求,工作人员往往会主动牺牲休息时间,前往单位办理。

共享档案资源,异地查档不受阻。借助安徽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安徽政务服务网,逐步完善档案馆门户网站数字档案利用功能,签订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协议,着力构建档案远程查阅利用服务体系。通过安徽政务服务网,及时办理各地群众在线提交的查档申请,通过安徽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为来馆群众向长三角三省一市各级档案馆提交查档申请,同时通过该平台向外地群众提供查阅利用服务。档案利用突破空间限制,更加人性、便捷、高效。

跟踪查阅利用,后续服务不间断。对六安本地需要通过安徽省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向其他地区档案馆申请查档的群众,待受理档案馆回复后,第一时间联系申请人,告知结果。对申请人所提供档案信息线索不准确,经分析排查仍无法查到,或者申请人对所需档案内容范围记忆不准的,主动向其提供咨询电话。若申请人后期找到准确信息线索,或需要增加利用范围,只需致电档案馆,工作人员会及时进行检索,并按预约程序进行办理。

来源 | null   编辑 | 市档案馆党支部